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股票分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概念。
简单直接的答案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进行技术分析和观察长期趋势时,你应该看【前复权】。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并帮你彻底理解前复权和后复权的区别。
先理解什么是“复权”?
首先要明白,股票为什么会“不复权”?
因为股票有分红、送股、配股、增发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导致股票价格出现“跳空”或“断层”,但公司的总市值和你的持股成本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 除权:股票失去某项权利(如分红权),股价相应下调。
- 除息:股票失去现金分红权,股价相应下调。
举个例子: 一家公司股价是100元,它决定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每股1元),在除权除息日,股价会自动从100元下调到99元,但你的总资产并没有变:你原来持有1股,价值100元;现在你持有1股,价值99元,但你的账户里多了1元现金。
如果不进行复权处理,K线图上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向下缺口,这个缺口是“虚假”的,它不代表公司价值的下跌,只是会计处理上的调整,这种“断层”会严重干扰技术分析和长期趋势的判断。
复权,就是为了修正这种“断层”,让K线图恢复连续,以便于分析。
前复权 vs. 后复权
前复权
- 定义:以当前股价为基准,将历史上所有的除权除息行为都反向往前调整,使得K线图从上市第一天开始就保持连续。
- 特点:
- K线图是连续的,没有跳空缺口。
- 当前的股价是真实的、未变的。
- 历史价格(如“历史最高价”)是经过调整后的“模拟价格”,不是当天的真实价格,但反映了相对涨幅。
- 优点:
- 直观:K线图看起来非常平滑,便于观察长期走势和进行技术分析(如画趋势线、均线、布林带等)。
- 方便计算:你可以直接用前复价计算从上市至今的涨跌幅,这个涨跌幅是真实反映你投资收益的。
- 缺点:
历史价格(尤其是上市初期的价格)会变得非常低,可能会让你产生“这只股票以前多便宜啊”的错觉,从而忽略其巨大的涨幅。
后复权
- 定义:以上市第一天的股价为基准,将历史上所有的除权除息行为都往后调整,使得股价能反映从上市至今的真实累计涨幅。
- 特点:
- 上市首日的价格是真实的,之后的价格是累计计算出来的。
- 当前的股价是一个“理论上的价格”,如果公司从未进行过分红送股,那么后复权价就等于当前价。
- 优点:
- 能最真实地反映股票的累计涨幅,后复权价代表了如果你从上市第一天一直持有,不考虑分红再投资,你的股票现在值多少钱。
- 便于比较不同股票自上市以来的长期表现。
- 缺点:
K线图不直观,因为股价会变得非常高(累计了多年的涨幅),与当前的实际股价脱节,不方便进行日常的技术分析。
一个生动的比喻
想象你在爬一座不断“长高”的山(股票价值增长),但路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给你“发降落伞”(分红送股),让你从当前位置降落到一个较低的平台上。
- 前复权:就像有人把山脚下的路都填平了,让你现在回头看整座山,感觉是一条平滑的、连续的斜坡,你现在的位置(当前股价)是真实的。
- 后复权:就像你记录了每次跳伞后的海拔,然后把这些平台连起来,形成一条从山脚到山顶的真实攀登轨迹,这条轨迹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你总共爬了多高,但你现在站的位置(当前股价)和这条轨迹上的某个点对不上,感觉很奇怪。
什么时候该看哪个?
| 场景 | 推荐使用 | 原因 |
|---|---|---|
| 技术分析 (画线、看均线、MACD、KDJ等) |
前复权 | 这是最重要的用途! K线图连续,技术指标计算准确,能真实反映价格运动规律。 |
| 观察长期趋势 (判断牛熊市、历史套牢/支撑位) |
前复权 | 趋势线、支撑阻力位在连续的图表上更清晰、更有效。 |
| 计算累计涨跌幅 (“我从10元买的,现在涨了多少?”) |
前复权 | 计算出的涨跌幅是真实、准确的,包含了分红带来的收益。 |
| 分析公司上市以来的总回报 (比较不同股票的长期表现) |
后复权 | 它能最纯粹地反映股票的“资本增值”部分,不受分红政策影响。 |
| 查看历史财务数据与股价的匹配 (如市盈率PE) |
前复权 | 股价需要与当前市值对应,前复权价是当前市值,计算出的PE才有意义。 |
| 学术研究、回测 |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 | 如果研究需要剔除分红影响,看后复权;如果研究需要贴近市场真实交易,看前复权。 |
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和交易者来说:
请默认使用【前复权】视图。
它能给你一个最直观、最连续、最适合技术分析的K线图,是你进行日常股票分析和决策的得力工具,只有在进行一些特殊的长期回报比较或学术研究时,才需要切换到后复权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