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含义:风险警示
“ST”是英文 Special Treatment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特别处理”。
当一家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其存在较大的退市风险时,证券交易所就会在它的股票名称前加上“ST”标记,以提醒投资者这只股票存在投资风险,需要特别谨慎。
“ST”不等于“ST股要退市了”,而是“有退市风险,”
什么情况下会被“ST”?
根据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就会在次年被实施“ST”处理:
-
财务状况异常(最常见的原因):
- 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简单说,就是连续两年亏损)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即公司净资产为负值,资不抵债)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股东权益为负值。
-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师对公司财报的真实性、准确性无法确认或明确表示不认可)
- 最近一份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对上年度利润进行调整,导致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亏损。
-
其他状况异常:
-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停滞状态。
- 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
- 公司发生可能引发大面积投资者理解混乱或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事件。
- 交易所认定的其他情形。
被“ST”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连续两年亏损”或“净资产为负”。
“ST”股票的特点和规则
一旦被戴上“ST”的帽子,这只股票的交易规则就会发生一些变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投资者,限制其投机炒作。
-
涨跌幅限制:
- 从被“ST”的当日开始,该股票的日常交易涨跌幅限制从10%变为5%,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每天的最大波动幅度都不能超过5%,这可以有效抑制其价格的剧烈波动。
-
信息披露要求更严格:
被实施“ST”后,上市公司需要按要求定期披露其“风险提示公告”,向市场说明公司存在的风险以及改善计划。
-
市场形象和流动性变差:
- “ST”标签本身就会让许多稳健型投资者望而却步,认为公司基本面出了大问题。
- ST股票通常交易量会萎缩,流动性变差,买卖可能不那么方便。
ST股票的分类和演变
“ST”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公司情况的恶化或改善,会演变成不同的状态:
-
ST (Special Treatment - 特别处理)
- 状态: 公司出现了上述风险警示情况,但问题还不算最严重。
- 目标: 如果公司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并且财务状况恢复正常,可以向交易所申请“摘帽”,撤销“ST”标记,恢复10%的涨跌幅限制,重新成为正常股票。
-
*ST (Delisting Risk Warning - 退市风险警示)
- 状态: 问题比“ST”更严重,通常是连续三年亏损(即“戴帽”后继续亏损)。
- 含义: “*ST”比“ST”的风险等级更高,明确表示公司存在退市风险,如果下一年度继续亏损,公司将被暂停上市,甚至面临退市。
- 规则: 和“ST”股票一样,涨跌幅限制也是5%。
投资“ST”股票的风险与机遇
投资“ST”股票是一把双刃剑,风险极高,但也可能存在“博傻”或“困境反转”的机会。
巨大风险:
- 退市风险: 如果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最终会被强制退市,退市后,股票会转到老三板市场(或北交所),流动性极差,可能血本无归。
- 持续亏损: 公司基本面可能已经很差,短期内难以改善,股价可能长期处于下跌通道。
- 信息不对称: “ST”公司往往存在治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问题,普通投资者很难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
潜在机遇(高风险投机):
- “摘帽”预期: 如果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出售资产、主营业务改善等方式成功扭亏为盈,申请“摘帽”成功,股价可能会有爆发式上涨。
- 重组预期: 有些“ST”公司会成为被借壳的对象,一旦有实力雄厚的公司宣布借壳上市,股价会连续涨停。
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 新手投资者: 强烈建议远离“ST”和“*ST”股票。 风险远大于收益,不适合没有经验、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普通投资者。
- 经验丰富的投资者: 如果想参与,必须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财报、债务情况、是否有重组意向等,做好可能血本无归的心理准备,并且只用一小部分仓位进行投机,绝对不能重仓。
股票前加“ST”是一个强烈的“危险”信号,是交易所对投资者发出的重要提醒,看到“ST”股票,一定要先问自己:我是否了解这家公司?我能否承受它可能退市的风险?
